第 157 期
武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9月7日
我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今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深化法治武威、平安武威建设,积极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一、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要位置,提升普法实效。一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二是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举办“弘扬宪法权威,传播法治文化”为主题法治书画摄影作品系列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运用宪法”知识竞赛。在全市国家机关、企业、学校、村社普遍开展千场宪法宣传活动1706场次,宪法宣誓298场次。利用3.8国际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法治宣传活动9092场次,发放宣传材料330多万份。开展“宪法进万家”活动,发放宪法普法爱心包6万套。在5万多名干部职工和10万党员中开展“原原本本读一遍宪法”“参加一次宪法知识考试”活动。中小学普遍开展“国旗下诵读宪法”活动。加快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覆盖率达80%。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确定普法联络员779人,培养农村法律带头人17783人。大力实施“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行动,累计推送普法信息10万余条。三是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党内法规。将普法内容划分为10个领域,分别制定普法方案,明确责任主体、普法对象、方法途径,逐步建立起现代化普法体系。四是强化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市中心1个、县区中心4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84个、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460个。
二、坚持把“知责、明责、履责、问责”作为关键,加强工作指导。一是精心研究谋划。部署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审定印发“七五”普法规划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二是强化督查指导。把法治宣传教育摆在法治政府建设的优先位置,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重点督办,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重大决策前专题学法、普法责任清单、定期报告通报、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宪法宣誓、第三方评估和考核评价等10项制度,推行领导干部学法、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单位普法“三张清单”。三是严格考核问责。将普法纳入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体系,签订年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了以领导干部学法考核、“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考核、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考核为主线的考核体系。四是完善基础保障。按照“五有”标准,在市、县区、乡镇和部门、企事业单位层层建立普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三、坚持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做为重点对象,加大普法力度。一是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全市各县区、各单位、各部门普遍建立党委(党组)会前学法、中心组学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入干部学习计划,列为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并全部建立学法档案。二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严格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各级各类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实现了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开展法治主题班会、模拟法庭、法治讲座、法治征文比赛等学法用法实践活动。开辟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第二课堂,利用校园网加强学生网络法治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禁毒进校园”、“安全进校园”等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全市学校实现了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