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命名2023年上半年“最美武威人”公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在全社会营造学好人、做好事、当好人的浓厚氛围,市文明办、市文明实践办组织开展了2023年上半年“最美武威人”推荐评选工作。经征求意见、材料审核、评委会评审,拟命名表扬李福德等30人为2023年上半年“最美武威人”。
为确保推荐评选工作公开、公正、公平,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在公示期内通过电话、电子邮件、信件、面谈等方式实名反映。
公示时间:2023年8月11日至2023年8月17日(五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935-2210929 0935-2532038
电子邮箱:wwswmsjbcck@163.com
通讯地址:武威市凉州区天丰街文海路交通大厦114室
武威市文明办 武威市文明实践办
2023年8月11日
2023年上半年“最美武威人”建议人选名单
(30人)
诚实守信类(5人)
李福德 男 天祝县德福源农产品购销合作社负责人
刘鹏 男 凉州区兴年果业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西营镇前兴村委会副主任
盛元 男 古浪县亿万家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甘肃亿万佳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于红 男 古浪三协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武威市现代技工学校校长
叶瑞荣 女 民勤县新华书店业务员
助人为乐类(6人)
何忠年 男 天祝县哈溪镇尖山村委会副主任
马乾 男 武威市百顺小型汽车出租客运有限公司驾驶员
徐玉红 女 民勤县北街小学教师
李光霞 女 古浪县大靖镇三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大靖镇三台村村级河长
刘泽平 男 古浪县西靖镇高峰村村委会委员、古浪县西靖镇高峰村残疾人专职委员
张勇基 男 武威市望京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
敬业奉献类(12人)
赵云 男 天祝县档案馆编纂股股长
陈小琴 女 天祝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和介入医学科副护士长
王智琛 男 古浪县园艺技术工作站副站长
王延鹏 男 武威韵达快递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王玉梅 女 武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刘琦 男 武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华藏寺高速公路大队三级警长
徐春凌 男 凉州医院肝胆外二科副主任医师
庄保红 女 凉州区第二幼儿园副园长
鲁春玲 女 凉州区信访局接访室干部
罗兴全 男 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职工
谢宗亮 男 民勤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工作干部
高菁莲 女 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孝老爱亲类(7人)
裴爱民 女 民勤县薛百镇上新村村民
李小娟 女 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一级教师
杨毅 男 天祝县委办公室职工
张娜贤 女 国家税务总局武威市税务局法制科一级行政执法员
张永仁 男 民勤县东湖镇西岁村一社村民
高春香 女 民勤县西渠镇姜桂村四社村民
王建青 男 凉州区和平街小学高级教师
2023年上半年“最美武威人”建议人选事迹
诚实守信类(5人)
李德福:“小作坊”里做出“大文章”
李福德,男,198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天祝县华藏寺镇红大村村民,现为天祝县德福源农产品购销合作社负责人。他不忘军人本色,以诚待人,真情回馈,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危急时刻捐资捐物。用一个诚字,完美诠释了“小作坊”里的“大文章”。
2003年5月,在一次外出劳作时,李福德意外摔伤,导致腰椎骨折、椎管狭窄,为住院救治李福德向亲戚、朋友们借款7万元,向银行贷款4万元。在身体稍微好转之后,他便开始四处务工,一笔一笔偿还借款,最终在2007年还清了看病积欠的债务。白纸黑字,不容背弃,李福德完成了三年内还清的承诺。2014年,李福德成立天祝县德福源农产品购销合作社,泡豆、打浆、滤浆、蒸煮、挤压、切块……李福德夫妇每天都重复相同的工序,虽然如同粘贴、复制一般,但每次的制作过程,他们精细而又富有激情。仅用半年时间就成为天祝县城2家大型超市、13家蔬菜零售店的固定供货商,诚信经营、良心品质让他的豆腐坊家喻户晓。
刘鹏:“90后”小伙一心做诚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
刘鹏,男,1990年2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大专文化程度,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前兴村人,现为武威市凉州区兴年果业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凉州区西营镇前兴村委会副主任。
2011年,刘鹏完成学业,怀着一颗不甘平庸、回报家乡的决心,返回家乡,积极学习钻研水果种植、贮藏、运输、销售工作,取得“果树园艺工”专业技术资格,组建成立了“武威市凉州区兴年果业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精益求精的创业态度和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以“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会员200多户,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始终致力于打造专业高效的“特色种植+冷链储存+终端销售”产业链条,不断将产业升级发展和乡村振兴相结合,让村集体和乡亲们深度参与产业发展,持续分享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实现了合作社发展、村集体获益、农民增收的目标。
2018年以来,刘鹏先后荣获凉州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新时代武威好青年”和第一届“武威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荣誉称号。
盛元:青年创业者 沙漠种植羊肚菌 撂荒地种植中药材
盛元,男,汉族,198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高中学历,甘肃古浪人,现任古浪县亿万家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甘肃亿万佳盛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是古浪县2019年度企业科技特派员、沙漠中探索种植羊肚菌的第一人,也是利用撂荒地种植“仿野生”中药材的先驱者。他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成食用菌产业园,年种植羊肚菌3万平方米,成立就业车间1个,吸纳50人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在2400-4000元。同时,合作社累计向100多户农户提供羊肚菌菌种和外源营养袋,订单购销羊肚菌鲜品20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利用日光温室大棚和就近的耕地栽植黄芪、红芪等中药材种苗150亩,利用撂荒地种植红芪、黄芪2000余亩,带动古浪县古丰镇100多户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4000多亩。累计向36户参股农户落实分红46万元,向古丰镇3个村集体经济分红84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曾获古浪县2020年度产业发展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甘肃省“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标兵、古浪县优秀乡土人才等荣誉。
于红:“80后”青年创业导师甘为人梯 成就青年梦想
于红,男,1987年7月出生,现任古浪三协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武威市现代技工学校校长。
2020年,于红创办的三协实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办学+劳务输转”模式,新建古浪县宏伟技工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0亩,实训设施设备充足,可供600余人同时学习生活,现有教职工45人,在册学生160余名。近年来,该校被武威市妇联、县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全市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退役军人培训基地”。累计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10000余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高度认可。
于红本人相继被评为“中国青年创业导师”,武威市第一届青年创业奖获得者,被团市委聘为“非公有制经济团工委副书记”。入选古浪县政协十届委员会常委(县政协人才库专家成员),甘肃省就业创业先进个人(甘肃省就业创业专家库成员),甘肃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第九届理事,武威市监察委员会第二届特约监察员,2022年4月被共青团武威市委评选为新时代武威好青年。
叶瑞荣:“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普通业务员
叶瑞荣,女,1976年1月出生,是民勤县新华书店的一名普通业务员。
叶瑞荣同志是民勤县新华书店的一名普通业务员。在25年的书店工作中,发行全县学生教材教辅,各单位的政治学习资料。2023年发行主题教育学习资料16800册,每年发行学生教材教辅2 4 6000多册,送文化下乡12次,每年配送全县249家农家书屋的图书1080多册,不管是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军营,她始终是以实际行动和诚信形象赢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和赞誉。学校的老师们评议叶瑞荣时,说这个小叶同志“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为行动困难爱读书的老人和特殊读者上门服务、为偏远乡村学校老师和学生找书、并在约定的时间里将家长和学生急需的学习书送到他们手上。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勤”字当头,“诚”字为先。仔细核对出版社、品种、价格、约定配送时间、地点等内容,确保服务对象的利益不受损害,不管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她都以身作则,以诚待人,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积极响应了国家推动全民阅读的号召,打造百姓身边的图书馆,发挥先进文化、营造书香社会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让新华书店这个红色品牌,体现“时尚”保持“经典”。
助人为乐类(6人)
何忠年:在保险理赔路上“越走越远”的村干部
何忠年,男,藏族,1970年7月出生,甘肃天祝哈溪镇尖山村人,中共党员,现任尖山村委会副主任。
担任理赔员的6年时间里,只要接到牛羊死亡报警,他都会奔赴现场,指导处理现场、拍照上传图片、联系理赔数额,不拖不等,不偏不倚,绝不耽误老百姓的利益,受损的村民也都能在一个月内得到理赔。他几乎每隔一天就要出现场一次,一次来回就是三四十公里。有时牛羊在大山里死亡,雪路艰难,何忠年就跟着定位,摸索着爬过沟沟坎坎,拿着馒头开水充饥。为了更好服务乡亲,何忠年还自主学习了兽医知识,钻研了一套医治牛羊病的“何氏妙招”,遇到谁家的牛羊生了病,他绝不袖手旁观,针对病症免费开出处方,经他医治的牲畜也几乎都能药到病除。
他是村干部,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干好村务工作;他是保险理赔员,奔走于哈溪的沟沟岔岔,维护村民保险利益;他是“羊大夫”,努力学习兽医知识,防止牛羊大量死亡,保村民财产不受损失。
马乾: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助人为乐 争做文明服务标兵
马乾,男,1987年6月出生,甘肃武威人,群众,大专学历,现为武威市百顺小型汽车出租客运有限公司驾驶员。
近年来,他积极参加抗击疫情、普法宣传、交通劝导、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160余场次。有一次在开车经过靶场路口时,看到有位青年表情痛苦瘫坐在地,用手捂着胸口摆手在求救,马乾见状迅速把车门打开扶他上车后,以最快的速度把患者送到市第二人民医院,为医生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马乾同志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用自己的行动,为全市人民展示了出租车司机的风采,树立了榜样,成为了全市出租车司机的楷模。
2019年4月被中共凉州区委、凉州区人民政府授予“凉州区劳动模范”,2022年1月共青团凉州区委、凉州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优秀志愿者”,2022年4月被共青团凉州区委授予凉州区“新时代凉州好青年”,2023年3月共青团武威市委、武威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武威市第三届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李光霞:真情系百姓 共筑致富路
李光霞,女,1979年4月出生,甘肃古浪人,大专学历。现为三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2023年2月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讲政治,顾大局。秉持着“群众最关心什么,我们就要去解决什么”的信念,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扎实工作,任劳任怨。在学习上下功夫,提升班子成员综合素质。在执行上铆足劲,健全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和议事规则,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在效能上见真章,及时做到查明请,听民声,解民忧。构建了产业发展,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的和谐三台村。2021、2022年两年被大靖镇党委评为“优秀村班子”“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扎身在基础第一线、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的情怀和梦想!2022年5月被甘肃省水利厅授予“全省优秀河湖长”;2022年11月被评为全国“最美巾帼河湖卫士”。
刘泽平:残疾夫妻撑起光明一片天
刘泽平,男,1978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2014年12月担任古浪县西靖镇高峰村四组组长,2021年2月担任古浪县西靖镇高峰村村委会委员,古浪县西靖镇高峰村残疾人专职委员。
他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009年,刘泽平与语言听力一级残疾的任建霞结为伉俪。夫妻俩借助国家脱贫攻坚的政策利好,刘泽平夫妻发展起了家庭养殖业,目前养牛12头,仅养牛这一项,年纯收入就达3万多元。
刘泽平自告奋勇负责村主干道两侧500多颗松树和国槐等树苗的浇水、修剪和涂白等工作,仅浇水一项,每年都平均浇水20天近200车水;2020年初,他了解到单亲家庭赵登平家,大女儿王晓昌在兰州财经大学读研究生,小儿子王治昌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上学,小姑娘王妍昌在古浪三中高三读书,加之长子王刚刚患智力一级残疾,刘泽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具体情况向村上进行了反映,最终全家享受5人二类低保;作为村残疾人专职委员,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和激励全村12户残疾人家庭发展养殖业,目前基础母羊存栏200多只、育肥羊存栏1400多只、能繁母牛存栏30多头,仅养殖一项,户均增收2万多元。
刘泽平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党的好政策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做什么都无怨无悔”。
徐玉红:教书33年,怀揣“公益心”多年
徐玉红,女,1969年3月生,系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北街小学高级教师。
1991年开始到至今,她用心教书,潜心育人,全力以赴,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岗位承担的工作任务。
工作之余,她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她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们,总是倾囊相助;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们,她总是倾情关爱。抗击疫情、洪涝灾害、冰雪天气、压沙造林等,志愿服务一百余次;踊跃参与到全国妇联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的“99公益日—春蕾计划”活动,和同伴多次捐款达11万元,资助留守儿童重返校园,完成学业;学习宣传《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工作中,她慷慨解囊,自筹资金1000余元购买《习近平走进百姓家》10余册捐赠至全县村(社区)。让广大妇女和家庭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人民情怀。
在2012年10月获“市级学科带头人”、2014年12月获得“省级骨干教师”、2021年10月获教育系统“道德模范”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优秀教师”,同时被党政部门授予“平安家庭示范户”、“最美家庭”。
张勇基:返乡大学生2年时间为武威带来220万余元公益捐赠
张勇基,男,汉族,1992年9月出生,甘肃天祝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武威市望京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
2021年8月,张勇基放弃北京的高薪工作,返回武威创办了我市首家直接登记的慈善组织(武威市望京公益服务中心);该组织成立后,张勇基在社会上积极奔走,募集资金、化解困难、扶危济困;先后在武威市开展了《圆梦藏区留守儿童》、《银天使老有所衣》、《送山区孩子一本书》、《抗击疫情助力甘肃》等公益项目,累计在全省投入资金273.68万(其中在武威市投入227.18万元);特别是2021年四季度甘肃疫情吃紧阶段,望京公益为全省60多个单位送去医用防护用品,帮助群众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和力量,为全省战胜疫情做出积极贡献。
曾获甘肃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4个100”最美志愿者、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称号。
敬业奉献类(12人)
赵云:躬身兰台 耕耘春秋
赵云,男,中共党员,出生于1966年10月,现任天祝县档案馆编纂股股长。
为做好业务工作,他在幽静的库房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一页页甄别、分类、整理、编目,从资料的收集到整理,从档案的接受进馆到位置排放,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多年来,他为知青、为清退民办教师等查找档案,哪怕鼻腔疼痛,皮肤瘙痒出红疹,甚至患上气管炎,仍然坚持工作,获得群众的感激和赞扬。他深入全县19个乡镇,指导整理土地确权档案,矿泉水加饼子是家常便饭,摸索总结出了土地确权档案新的立卷模式。他深入挖掘藏在档案背后的故事,先后整理编辑《天祝藏族自治县行政区划和机构沿革》《历史档案 精神光芒》《天祝县档案馆指南》等三十余万字资料,发挥档案馆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为公众架起了一座与档案、档案馆、档案工作更多接触的桥梁,更好发挥档案诉春秋,卷宗载文明的重要作用。
2016年被省档案局聘为省级测评员,2019年提名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人选,记三等功两次。
陈小琴:18年执着坚守,以心为灯点亮生命之光
陈小琴,女,1985年2月出生,现为天祝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和介入医学科副护士长。
她18年如一日,用深情守护患者健康;她白衣执甲,用实干冲锋防疫一线;她以心为灯,用使命践行南丁格尔精神。先后多次被医院评为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被凉州区疫防办授予“驰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突出个人”,被天祝县委县政府评为爱岗敬业“最美家庭”。她坚守执着,用巾帼柔肩勇担大爱情怀。她主动放弃午休和节假日休息,扑在临床工作中钻研护理业务、总结护理经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以实际行动为护理人员做好榜样。她凭着高尚的职业操守和对患者的真情实意,科室同事都亲切的称呼她为“陈大姐”。她敬业奉献,用医者仁心护佑患者健康。从事内镜护理期间,她每天都要连续站立4个多小时,双手长时间浸泡在消毒液中开展消毒;做肠镜时,患者的残留物也时常会崩到她们脸上、头发上,但她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常将他病当己病,常将他心比己心,她用润物无声的行动恪守医者仁心,全力打造优质服务的“最佳镜”。她冲锋在前,用最美逆行诠释使命担当。新冠疫情来袭时,她第一时间写下请战书,主动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先后2次主动请缨到集中隔离点工作达70多天,支援凉州区连续采核酸20多天。真诚的援助得到了凉州市民和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肯定,被称为最美“压痕脸”。
王智琛:服务乡村16年的农技员
王智琛,男,1978年2月出生,甘肃古浪人,1999年7月参加工作,200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农艺师,现为古浪县园艺站副站长。
王智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忠实践行“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根本要求,长期坚持奋战在生产第一线,先后建立日光温室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基地2处,引进辣椒、番茄新品种15个,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蔬菜新品种6个,引进推广集约化育苗移栽、水肥一体化栽培、沙性土壤改良等新技术5项,实现棚均产值2万元;大力推广娃娃菜起垄栽培、娃娃菜-笋子两茬种植、蒜苗密植等实用技术,带动南部山区高原夏菜实现了亩均产值6000元;充分发挥技能优势,举办各类科技培训150多场次,培训农民6000多人次,印发培训资料2万多份,邀请省市专家开展专题讲座8场次。该同志能坚守群众情怀,心系农民群众,心系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为加快古浪县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王延鹏:风霜雪雨坚守奉献 平凡岗位挥洒青春
王延鹏,男,1994年11月出生,共青团员,现任武威韵达快递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27岁的他,一脸的稚气,充满了阳光和青春的气息,第一才见到他,很多人都不会想到他已经以快递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9年。自从干快递以后他几乎没有节假日,他坦诚地说:“看到家人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深感歉疚,想起客户热情地笑迎、谢送,自己又感到莫大的欣慰,觉得起码也是一种快乐,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他的工作态度和负责精神赢得了客户的交口称赞,几年来未接到顾客任何投诉。
争取低价为高考学子寄行李,价格从5折到8折不等,累计服务高考学子2000多人,寄递行李3万余公斤,赢得了社会的良好口碑。
他觉得作为一名年轻的快递员只要是奉献社会,服务群众,不管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有一份热发一份光,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快递小哥成为新时代劳动者的典范。
王玉梅:神经内科的学术带头人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
王玉梅,女,中共党员,1966年4月出生,现任武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武威市神经内科学术带头人。
1998年5月她积极创建了我市第一家神经内科专业组,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科室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能力大幅提升;组建神经内科介入、癫痫、神经重症、神经电生理四个亚专业。她率先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创建、高级卒中中心建设并通过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验收授牌,开展武威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连续5年圆满完成脑防委下达的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并完成数据上报。作为高级卒中中心的技术总监,率先在市开展高级卒中中心创建工作,通过关键救治技术的应用,挽救了许多卒中患者的生命,减少、减轻残疾程度。为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减少百万减残工程”号召,她经常深入社区、乡镇,开展公众宣传,指导卒中早期识别、指导3家县医院成功申报国家卒中防治中心。
先后被国家卫健委授予“具有突出贡献专家奖”“2022年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先进个人”、曾被甘肃省卫健委授予“全省优秀医务工作者”、武威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领军人才”。
刘琦:坚守乌鞘岭 用心用情铸就平安之路
刘琦,男,1987年11月出生,甘肃古浪人,武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华藏寺高速公路大队三级警长。
在长期的公安交管工作中,刘琦同志深知党的建设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党建、队建和业务工作的长效机制,推行“1761”党建工作法(即党建引领一切工作,贯穿队伍层级管理始终;常抓政治教育、警示教育、思想分析、谈心谈话、督导提醒、警务文化、家庭驱动“七大措施”;建立党建+素质提升、党建+路面巡查、党建+维稳处突、党建+交通宣传、党建+事故预防、党建+放管服“六步法”;形成一套绩效考核目标管理模式)。通过党建“链条”“血管”式的将动力传输到队伍和业务工作,真正实现“党建、队建、业务”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队建、促进业务的特色之路,有力地推动了大队整体工作的提升。
2018—2020年连续三年被武威市公安局评为“优秀公务员”,2021年5月被武威市委组织部记三等功,2023年2月被武威市公安局给予嘉奖,2023年4月被武威市公安局、武威市总工会、武威团市委评为“全市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
徐春凌:20年钻研 只为每一位患者的信任与期待
徐春凌,男,197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凉州医院肝胆外二科(疝与腹壁外科)副主任医师,疝与腹壁外科亚学科带头人。
从医20年来,他时刻不忘钻研医术,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秉持医者初心,恪守职业道德,每年接诊1000人次,年均主刀或参与大小手术近600余例,凭着良好的医德医风、视病人如亲人的仁心和精湛的医术,在平凡的岗位上热心服务、用心救治每一位病人,全力守护百姓健康、不负患者信任,得到了同行的赞誉、患者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多次获得医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个人先后获得省、市级医师协会(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委员等称号,总结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一篇;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3篇,完成和参与科研课题3项,2015年在全省腹腔镜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二等奖、团体三等奖。2019年被医院评为“优秀亚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
庄保红:“食”刻相伴,不负美好“食”光,“营养师妈妈”护航幼儿茁壮成长
庄保红,女,197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凉州区第二幼儿园副园长。
她注重幼儿就餐形式多样化,让孩子们爱上吃饭,收获“四种能力”。对于偏食、挑食的孩子,她通过故事、图书、儿歌等教育方式,有意识地用语言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们收获保持健康的能力。孩子们升入中班,她就教孩子们使用筷子,学会自己端饭,自主添饭,让孩子们收获日常生活能力。大班阶段定期开展“我是小小厨师”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收获独立处事的能力。她让孩子们学会友爱同伴、敬爱长辈,让孩子们收获爱的能力。她她邀请部分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用餐,零距离陪餐。通过线下陪伴、线上反馈的方式,不断调整和改进幼儿膳食。组织“厨艺大比拼”活动,每个人都拿出绝活,互相切磋厨艺,用心做好每一餐。
“幼儿能吃到一口新鲜,还原自然,去繁就简,回归本心”。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我的营养师妈妈”。
鲁春玲:“80后”信访接访干部四心为民排忧解难
鲁春玲,1981年7月出生,凉州区西营镇人,中共党员,现为凉州区信访局接访室干部。
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当好来访群众的“娘家人”,弱势群众的“贴心人”、上下协调的“吹哨人”。常说:“来访群众带着火气、怨气来,是因为信访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情绪没有得到彻底疏通才来的,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实做到位,群众暴躁情有可原”。
她办事讲原则,处理问题守规矩,作风正派,务求实效。她以热心接待、耐心解答、细心交办、公心处事的“四心”为民服务,一大批信访事项才得以及时解决,一大批群众切身利益才得到了保障,也让一大批信访群众才能揣着怨气来、带着笑脸归;也正是她对待信访群众能够始终来有迎声,去有送语,才使得信访干部良好形象在群众中得以树立,信访接访岗位也得到了组织的充分肯定,被区委组织部评为党员先锋引领示范岗;也正是她在端一杯茶、问一声暖、递一把椅、听一阵诉、讲一讲理、普一下法、指一条路的“七个一”热情服务中,信访接访工作才赢得了来访群众的一致好评。
罗兴全:咬定治沙不放松 绿色永驻八步沙
罗兴全,1972年9月出生,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人,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职工。
2002年,罗兴全接替父亲罗元奎到八步沙林场治沙造林,接过父辈手中的铁锨,继续他们没有走完的防沙治沙之路。经过两代人不懈努力,八步沙林场发展为古浪县惟一一家由农民联户组建的生态公益性林场,也成为全省农民联户承包治沙造林的典型之一。二十年来,他和同事们奔走在大漠深处,战风沙,斗荒漠,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中,用汗水和心血为林场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3年冬,随着八步沙治理完毕,罗兴全同石银山主动请缨到离八步沙25公里的黑岗沙风沙口安营扎寨,在这里开始了长达10年的艰辛治沙工作。当时的黑岗沙方圆十几公里没有人烟,他们住在简陋的窝棚里,在没有电、没有通讯,交通条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坚持了下来,到2015年累计造林6.7万亩,封沙育草10万多亩。极大的改善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县委县政府在黑岗沙林区边缘五道沟、六道沟建设戈壁农业示范基地,构建日光温室助力脱贫攻坚做出了有力的生态支撑。
谢宗亮:工作中“不近人情”稽查股长
谢宗亮,男,1979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共产党员,现为民勤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稽查股股长。
2020年2月调整担任稽查股股长以来,坚持深入一线做实做细工作。亲自参与完成全县18个乡镇248个村的“免检村”打造验收。工作中敢于包村领导、村书记等红脸出汗,确保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才确定通过。正是“严”字当头,全县1799个社人居环境整体得到提升。三年来,累计督查出城乡环境卫生问题1.1万多起,全部督促完成整改。通过环境卫生督查,以往村社乱倒垃圾现象得到较好治理,乱堆柴草变成码放整齐,街道卫生时常开展保洁,农户院落清扫及时,机械摆放有序,城乡环境卫生由脏乱差变得“干净、整洁、有序”,全县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高菁莲:丹心一片育桃李 润物无声竞芳菲
高菁莲,女,1978年生,武威市张义堡人,1997年毕业于武威师范学校,现为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兼任学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从教26载,始终处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立足“假如我是学生”的立场,着力于语文课堂效益的提升。挖掘教材,创新教法,传授知识,教授方法,启迪人生,注重学生兴趣和热情的焕发,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愿学,乐学,善学。
学校紧缺专业教师,她发挥特长,兼任舞蹈教师15年。在中国舞实训教学中,勤钻研,勤学习,勤实践,在教前学,在教中悟,在悟中改,助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作为班主任,牢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抱定“假如是我的孩子”思想,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无论是课堂教学中思政教育的渗透,还是班级管理中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爱心育人,循循善诱,助力学生德才兼备的形成。
任学校生活服务中心副主任以来,高菁莲同志更是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全心全意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无论是为学校的艺术活动增色助力,还是为学生的生活保驾护航,她总是“急学校所急,盼家长所盼,想学生所想”以奉献之心做服务,以慈母之行做呵护,倾心倾力,耐心细致。
孝老爱亲类(7人)
裴爱民:孝老爱亲传佳话 弘扬美德树新风
裴爱民,女,1974年1月出生,民勤县薛百镇上新村七社人,出版了《田鼠大婶的日记》一书,是家乡有名的乡村女作家。
生活中,她以身体力行诠释孝老爱亲传统美德。
她是婆婆眼中“读书多、有见识”的能儿媳。她爱读书,经常把书中读到的有趣故事讲给婆婆听,婆婆生病住院,她无微不至地照料。她是孩子心中“爱学习、有孝心”的好榜样,在她一言一行的影响下,两个孩子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了村里人夸赞的大学生,孩子们对爷爷奶奶也是孝敬有加。她是丈夫眼里“心地好、有文化”的好妻子。
结婚三十年来,裴爱民和丈夫两人相互扶持、相互包容,看到妻子的书出版,读到网络、报纸上对妻子的宣传报道,丈夫心里的佩服之情溢于言表。网络上,她用朴实文字传播人美家和文明乡风。在她的微博和书中,生动地展现了孝老爱亲、夫妻和睦、教子有方、邻里互助的好家风,她用质朴无华的话语和生动鲜活的照片视频记录普通农家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以好家风带动好乡风,用新风尚助力乡村振兴。
李小娟:携爱前行 谱写温情之歌
李小娟,女,藏族,中共党员,生于1982年3月,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二中学一级教师。
作为儿媳,她悉心照顾公婆,常带老人出去散步、逛街、旅游。陪两位老人唠家常、说身边趣事。周末假期陪老人去医院看病取药,将两位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妥妥帖帖。李小娟母亲去世后,父亲独自一人生活,李小娟也尽心尽力照顾父亲,时常抽时间去陪伴父亲。四季衣物总记得添置,一日三餐总叮咛不断。作为母亲,她教子有方。她经常和儿子谈心,善于利用生活小事给他讲做人之道,在生活中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儿子,与儿子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做儿子的知心朋友。作为教师,她爱生如子,她用耐心、爱心、细心精心浇灌着这些“幼苗”。帮扶家庭困难学生吴志轩,为他买校服、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带他理发,给他被褥,帮他树立学习的信心,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田。
她的家庭荣获2022年度天祝县“文明家庭”“平安家庭”荣誉称号。儿子秦浩彬荣获2019-2020年度“甘肃省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
杨毅:你陪我长大 我陪你到老
杨毅,男,1969年出生,中共党员,天祝县委办公室职工。
2005年秋,杨毅的母亲突发脑梗,留下严重后遗症行走只能依赖助行器。2019年12月,他行走不便的母亲因感冒导致病情加重,不得不辗转于甘肃省、武威市和天祝县两地就医。2020年6月,他的父亲身体出现尿血、尿道结石现象,经过碎石、服药多番治疗却依然不见好转,最终被兰大二院确诊为膀胱恶性肿瘤,虽然经历化疗、手术,但仍需要长期治疗。2021年5月24日,他母亲步履蹒跚地摔倒在阳台,腰椎、大腿等多处粉碎性骨折,因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不能手术,只能采取保守治疗、卧床修养,吃饭、喝水、服药、大小便只能全部依赖他人。兄妹们都是医护人员,杨毅和妻子主动担负起照顾、护理双亲的责任,一步不离、精心照顾。为母亲翻身、擦洗、做饭、喂饭、吸氧、捶背、接大小便,每天用轮椅推着母亲在阳台上晒太阳,每天为母亲按摩身体,直至2022年母亲去世…17年,用点滴诠释孝心,守在病床前侍奉双亲无怨无悔,不离不弃。
他17年如一日照顾生病双亲,坚强挺立,不离不弃,用点滴温情与岁月坚持谱写久病床前孝子的爱心孝心,是远近闻名的孝子。
张娜贤:支持丈夫工作的贤内助
张娜贤,女,汉族,出生于1992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武威市税务局法制科一级行政执法员。
结婚7年来,她把公公婆婆当成自己的父母来孝敬,操心着公婆的吃穿住用。丈夫在贫困村担任驻村书记,不能经常回家,她从无怨言,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承担着照顾公婆、教育儿子的责任。虽然她的工作也很忙,但只要她一到家,就会承包家里所有的家务,打扫家务,洗衣做饭、接送孩子。2021年,奶奶突患重病,为减轻父母的精神压力,白天,她努力完成单位的工作,下班后就第一时间赶去医院,洗漱、喂饭、按摩、洗脚、倒大小便等劳累而繁琐的日常护理,她一件也没落下。奶奶住院期间胃口不好,她就她想方设法迎合奶奶口味,做些奶奶喜欢又能吃的饭菜,把奶奶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2022年,因为疫情防控,市区实行静默管理,她把好不容易购来的蔬菜包给了毫无准备的邻居,还经常请单身的同事到家中吃饭,为的就是不让同事感到孤单。
张永仁:孝存心中,温暖四季
张永仁,男,1954年12月出生,民勤县东湖镇西岁村一社人。他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岳父岳母的事迹使许多人都尊敬他、夸赞他,都夸他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好女婿。
1981年张永仁与王桂香结婚,婚后夫妻相濡以沫,添了一双之女后更是上孝下慈。1992年小舅子患肝癌,张永仁在家开导岳父岳母、筹备医药费,在外赴兰州给小舅子去看病,在医院他既当“家长”,又当“护工”,2个多月后小舅子去世。伤心绝望的岳父岳母因承受不起那场大变故一病不起,妻子整日以泪洗面,张永仁请来大夫为二老看病,开导他们接受现实。张永仁知道这个家只能靠他,他撑起来供养岳父岳母责任。张永仁改口称二老为爹妈,在二老的病情好转后接到自己家里,让他们安度晚年。
1996年,岳父患上了帕金森症,张永仁带着岳父四处求医问药,收效甚微,4年后岳父坐上了轮椅,生活不能自理,张明仁和妻子端茶送水、端屎接尿、擦洗身体,陪老人聊聊天,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张永仁却是例外,在这二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以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高春香:亲力亲为做表率 敬老孝贤树新风
高春香,女,1952年11月出生,现年73岁,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西渠镇姜桂村四社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
高春香就是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料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全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父亲,父亲在住院期间,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照顾父亲丝毫不敢懈怠。出院回家后,坚持每天都给父亲擦拭、按摩身体、刮胡子、理发,陪父亲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父亲锻炼恢复。后来,由于父亲年事已高,脑血栓病又几次复发,导致身体完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于是她开始担负起了给父亲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翻身等繁琐的护理工作。她本人已经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且身体健康状况堪忧,自己已经也是一位到了需要被子女关爱和照顾的老人,而她的生活圈子几乎被老父亲牢牢地拴在了家里,尽管这样,老父亲的生活起居她都要亲力亲为,按她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亲人,交给别人我不放心,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却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最不平凡的两个字:孝慈。
王建青:用爱心温暖亲人 以行动诠释孝道
王建青,男,196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凉州区和平街小学高级教师。
他母亲于早年突发脑梗,瘫痪在床。“天有不测风云”他的父亲于2021年4月患结肠癌,历经三次手术,父母年事已高,身体虚弱,生活不能自理。姊妹四个因工作和其它原因,现只有他在父母身旁,父母的生活全靠他照顾,为了更好的照顾母亲,他为母亲购买专用护理床、护理垫,以方便为母亲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通便。父亲动手术后,由于体外造口每天要给父亲擦洗造口,更换护垫、造口袋,他总是不厌其烦,不怕脏、不怕累,按照医嘱每天重复着这些繁琐而又必须的护理步骤,老母亲由于常年卧病在床,产生了消极悲观的情绪,他寸步不离予以照顾,陪母亲聊天,为母亲购买了语音开关小电视、收音机缓解母亲压抑焦虑的情绪,重新燃起了珍惜生命的信心。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王建青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老母亲逢人就说:“我之所以能熬到现在,这个儿子我没有白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