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文化建设中,农家书屋作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阵地,发挥着关键作用。武威市古浪县围绕“建好、管好、用好”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农家书屋管理新模式,激发群众阅读热情,营造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
阅读书籍
早在2023年的一天,新堡乡兴民新村的几位村民来到农家书屋借阅图书。借了两本书,还了一本书,又是找书,又是还书,又是登记,又是签字,足足花了10多分钟时间。怎么样才能提高借还效率,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呢?身兼书屋管理员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单济武陷入了沉思。
在这之后,他利用闲暇时间在网上查阅了很多图书馆管理办法,结合村上的实际,最后想到了用金山表单小程序来实现图书的管理借阅。他创新运用二维码技术,对书屋6个书架84个书框进行编号;再将图书分为政经、文化、科技、生活、少儿、其他等六大类,按照分类依次摆放到书架上;紧接着将每本书的编号、书名、出版社、定价以及书架编号、书框编号等基本信息录入到小程序生成条形码粘贴到书本上,并设置好查询功能,然后生成查询二维码在书屋醒目位置进行张贴;最后通过微信公众号、村组微信群、村务公开栏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群众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扫描查询二维码输入图书名称、作者或关键字,就能快速获取书籍相关信息,自助完成借阅与归还。大大提高图书的借还效率。
扫码查阅
“现在有了这个码借书还书非常方便,一扫码就能找到自己想看的书。”村民张彩高兴地说。
“这个系统还会自动记录读者信息,实时更新图书状态,确保书籍信息的准确性和借阅归还的时效性,在方便群众进行图书借阅的同时,也让群众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捷与智能。”负责整理借阅图书的村文书张桃花说。
如今,在兴民新村农家书屋,通过二维码实现预约借书、预约还书。借书还书不再是盲目翻找,借书时间从原来的10多分钟缩短为1分钟左右,大大节省了群众时间,率先在全县解锁“在家扫码,书屋借阅”的全新阅读模式,也让书屋管理运行变得简单有序。
“我们还建立了意见反馈机制,通过线上调查、用户反馈等方式收集农民群众对农家书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优化资源内容和服务方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单济武说。
阅读书籍
近年来,古浪县建成农家书屋192家,书屋总面积达4700多平方米,藏书总量近22万本,价值700多万元,基本满足了群众的图书需求。各村的农家书屋还充分利用世界读书日、农民丰收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和寒暑假,组织大学生、爱心志愿者开展“书香润童心,阅读伴成长”“雏鹰课堂·假期护航”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阅读活动,有效满足农民群众阅读需求,大幅提高了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同时,将农家书屋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开展扶老助残、种养技术培训、政策宣讲、法律法规宣传等各类活动,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的平台资源,通过科技的“加持”,让农家书屋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全县社会文明新风尚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