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建设  
武威市以移风易俗之笔 绘基层治理新篇
来源: 市委社会工作部      日期: 2025-04-23      作者:       点击数: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根基,而移风易俗是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在转变群众观念、优化社会风气、提升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市将移风易俗作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突出党建引领、制度创新和党群共建,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软实力”。

强制度,筑牢治理根基

推进移风易俗,遏制陈规陋习,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我市在推进移风易俗方面立足实际,将自觉抵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进行制度性约束。凉州区出台《凉州区开展专项治理推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实施方案》,明确治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任务分工,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古浪县制定《古浪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指导意见》和《古浪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把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责任落实。

抓宣传,凝聚思想共识

坚持把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价值认同作为推进落实移风易俗的关键,线上线下联动,构建全方位宣传矩阵。凉州区利用社区公众号开展线上移风易俗知识普及,民勤县依托移风易俗大讲堂传扬新时代文明新风,古浪县利用“板凳会”“炕头会”普及移风易俗理念,天祝县马背上的宣讲队把讲文明树新风的观念带入到农牧民家里。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我市充分发挥文化的传承和浸润作用,将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婚嫁新风融入“凉州贤孝”“华锐藏族民歌”“民勤曲子戏”“古浪老调”等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表演中,以短视频、小品、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熏染了道德情操,凝聚了全社会抵制陈规陋习的价值认同,让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

重自治,激发内生动力

我市依托 “一约四会”、积分兑换激励机制,将群众自治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在破解高价彩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治理难题方面成效突出,群众自我管理蔚然成风。民勤县将白事不摆酒席,吊唁就餐执行“一碗烩菜办丧事”纳入村规民约,规劝村民摆脱“面子关”、放下“攀比心”。古浪县定宁镇双庙村的红白理事会章程中规定婚嫁彩礼控制在4万元以内,随礼不超过100元,置办酒席不超过20桌,每桌酒席费用不超过600元。

积分兑换让群众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古浪县“文明股”,民勤县“积分兑换”、天祝县“道德储蓄所”、凉州区“巾帼家美”积分超市等柔性激励机制,无一例外将移风易俗内容转化为可量化的积分或股金,以此来兑换物品或发放分红资金,形成正向激励引导。

善创新,深化实践成效

“过去吃席比排场,现在吃饭比文明,一碗烩菜里盛着咱老百姓的好日子。”在古浪县大靖镇,“一碗烩菜办丧事”已然成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广大群众有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好攀比、爱面子、铺张浪费的观念明显改变,社会风气得到根本好转。“以往村民办宴席都要到酒店,不仅距离远、菜品还贵。现在办宴席既经济实惠,又方便亲友,既省了钱包,又暖了心窝,而且越来越有面儿。”2024年,市直相关部门综合研判各县区白事宴席传统,尊重各地风俗习惯情况下,制定“一碗烩菜办丧事”相关要求,一经推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一碗烩菜办丧事”既为老百姓算好了经济账,还让文明理念充满了烟火气,为乡村治理探索了新路径。


文明武威
公众号
文明武威
抖音号
文明武威
头条号
文明武威
微博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主办:武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序号:陇ICP备18000922号-1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