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建设  
为语言拉好文明的缰绳(金台随笔)
来源: 人民日报      日期: 2025-08-08      作者:       点击数:

尊嘟假嘟”“XSWL等谐音梗、缩写梗随处可见,”“老六等正常词语被贬义化,梭哈等游戏黑话让人不知所云……不久前,针对互联网黑话烂梗泛滥势头,一些网络平台发布公告,明确整治平台上的不规范用语现象,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

黑话烂梗等不规范表达,不仅侵蚀着语言本身的清晰度与美感,也会在不同群体间制造沟通壁垒,甚至可能成为不良文化的载体。当低俗隐喻被包装成玩梗,当消极价值观藏身于流行语,它们便会在轻松戏谑的伪装下,悄悄侵蚀健康的文化土壤。因此,用规范的语言好好说话,不仅有助于构筑清朗的网络空间,对于人际沟通交流、社会各领域信息清晰传播、语言文化健康发展等也至关重要。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反过来也塑造着思维方式。几年前的一场班会上,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讲到气球与蝴蝶在风来时的区别。空心的气球随风飘走,有生命的蝴蝶则可以随风起舞。简单套用流行语,难免陷入人云亦云的表达陷阱,长此以往,人也会像气球一样,丧失内在的定力与创造力。由此观之,守护语言的规范与深度,也是在守护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与精神世界的丰盈。为语言拉好文明的缰绳,全社会人人有责。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承载着文化,形象生动的话语更能打动人心。守住语言的文化味儿,使其成为审美旨趣、文化基因的载体,是规范使用语言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诗教润乡土等活动中,诗词经典在口口传诵、笔尖流转中绽放恒久魅力。这也启示我们,清除杂草最好的方式是种上庄稼。让美好的语言走进校门家门、走向田间地头,在社会中营造亲近经典的氛围,能够厚植文化底蕴,催生更多情感饱满、力量丰厚的表达。

一言一语间,还积淀着文明的厚度。从文言到白话,从方言到普通话,都记录下穿越时空又一脉相承的精神回响,讲述着跨越地域又共融共生的生活万象。今天,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标准化语言文化资源库。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让更多人更好了解中国话,不仅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也是为更精准、更多彩的当代语言表达培土夯基。

规范使用语言既要守正,也要创新。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4年十大流行语中,智能向善”“松弛感等榜上有名;点赞”“刷屏等词语被收入《新华字典》,网红”“脑洞等被增补到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技术加速迭代、互联网广泛普及,带来大量新词新义、网言网语。经历时间的淘洗后,许多有妥帖解释力和蓬勃生命力的字、词、句会扎根生长,为语言表达带来新鲜活力。

字正腔圆传雅韵,横平竖直著华章。遵从语言文字发展规律,打造干净清爽的语言环境,定能让每个人更好地表达和聆听、理解和反馈、感受和思考,在一字一句中坚定文化自信、感受文明力量。


文明武威
公众号
文明武威
抖音号
文明武威
头条号
文明武威
微博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主办:武威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备案序号:陇ICP备18000922号-1站长统计